2018年4月23日 星期一

投資理財的9道陰影


      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歌德,這是我們上一篇文章的主題,這邊的陰影是用來譬喻投資過程的風險,跟格雷的陰影無關,假如您會錯意了,對理財的陰影(風險)沒興趣,那可以離開這畫面了。


      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中立的,無所謂的好或壞,包括投資過程中產生的風險,對此我的看法也是中立的,任何投資工具都有風險,但不代表有風險的投資工具就不適合保守族,重點是我們要能理解這投資工具主要風險在哪裡?我們是否可管理這風險?還有這風險的程度是否是我們能承受的範圍,這篇文章的目的有兩個,其一這9道陰影已涵括了所有投資過程的主要風險,當未來有任何投資機會或金融商品來到您面前,可以嘗試用這9道陰影的範疇來檢視這工具的風險之所在,協助您作為決策的考量依據。其二經驗法則告訴我,任何有利益關係的交易,容易產生資訊不對稱的現象,所以在面對金融商品時,我們所蒐集到的資訊可能不夠全面,特別是在風險區塊,但其實這是很合理的,賣瓜的不會說瓜不甜,各行業皆然,檢視風險這件事我們自己來,而瓜多甜(獲利)就別怕不知道了。


1.系統性風險:就是所謂市場風險,景氣循環下的結果,這風險無法分散,時間到時也無法避免,股票、基金、ETF等都會全面性下跌,這部分上篇談很多,有興趣可以點以下連結。
https://openbook-financial.blogspot.tw/2018/04/blog-post.html

2.購買力風險:也稱為通膨風險,因物價上漲因素導致投資收益水平下降的風險,通膨侵蝕了報酬率,最會被影響的就是固定收益的金融工具,像是定存或是政府公債,當通膨上升時投資者的利息甚至本金,有可能會被通膨侵蝕掉,專有名詞就是負利率,假設我存在銀行定存100萬,一年後本利是101(目前定存利率約1%)同樣100萬的物資在一年後變成103萬,那我的潛在損失會是2萬,而不是名目上的一萬利息收入,這就是購買力風險。


3.匯率風險:只要是外幣計價的投資,或是海外投資都會面臨的風險,像是外幣計價的基金,或是海外房地產投資賺租金,由於匯率的波動而引起的資產損失,簡言之,台幣兌美金過去20年的區間在128~35之間,假設我們想投資美元資產當然選在128~30之間是較好的時機,其他幣別也是一樣,投資之前最好查詢歷史匯率資料,確定現在投入該貨幣是在歷史的相對低點的位置,像是幾年前的南非幣基金跟馬來西亞房地產都面臨這樣的風險損失。


4.流動性風險:所指的是市場上成交量不足,或是欠缺願意交易的對手,導致未能在理想的時間內買賣的風險,譬如是房地產、台灣的政府公債,也可以說是投資標的轉換成現金的能力,我們舉例定存跟儲蓄險,都是存錢工具,但儲蓄險有流動性風險的問題,定存沒有這問題,隨時可解約,利息少拿而已,但儲蓄險若太早解約則會面臨解約金問題導致虧損,我想有些人都有這樣的經歷,當需要用錢時,發現儲蓄險的錢拿不回來,要把存的錢拿出來則要認賠,然後咒罵保險不好,這都是沒意識到有流動性風險的問題,要解決這問題很簡單,面對儲蓄險要存最有把握的金額,即使臨時收入出現狀況也不會受到影響,不能好高騖遠的存好存滿,金融工具本身都是中立的沒有問題,都有其價值跟其本身的限制或風險,我們要去了解它,金融工具才能為我們所用,千萬不要為了一時興起或人情壓力,去擁有一個您不了解的金融工具,受害於自己的無知,理財的眼光要夠高夠遠才能看清全貌。

另外的5道陰影,下一篇再討論了。

2018年4月12日 星期四

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歌德


陽光越是強烈的地方陰影就越是深邃--歌德
     報酬越是高的投資,風險就越是高不可測,報酬與風險,就像是陽光與陰影,一體的兩面彼此形影不離,這自然運行的法則,我們很容易理解感受,但換成是投資管理的過程,就變得晦澀難懂,有陽光的地方就有陰影,但在理財時我們往往忽略陽光的另一面,就投資管理而言,我認為管理風險的重要性遠遠大於管理獲利Why

     我們接下來會一系列討論陰影的部分(跟格雷無關) 為什麽管理風險比管理獲利來得重要呢?因為市場特性總是緩漲急跌(如圖),投資市場上漲趨勢的時間長(大約8),下跌的時間短(2),照理說上漲時間較長,那理財應該很容易賺錢獲勝,換言之,假如能避開大跌的這一段,自然就能大幅提高理財獲勝的機率,第二個原因是在投資過程中,對虧損的懲罰是很嚴厲,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投資人100萬因為投資不當,虧損50%本金剩50萬,若要賺回本金100萬,卻要100%的報酬率,虧損之後必需加倍努力才能回本(是回本喔,不是獲利),我認為能夠避免嚴重虧損(風險)是投資理財的第一要務,想要避開這急跌,避免-50%的嚴重虧損,就要了解何謂系統性風險?



     
      『兒啊,平常時就卡儉ㄟ,等運勢卡賣時,就免驚ㄟ唔錢開』這些老人家的叮嚀,我想大家多少都有被叨念過的經驗,而所謂的未雨綢繆,老人家的智慧?其實都是老人家血淚斑斑的真實經驗,系統性風險談的就是景氣循環過程中的谷底,像是2008年的金融海嘯,2000年的網路股泡沫,約莫每7~10年會發生一次,當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時候,所有的資產價格都會受到影響,不論是投資股票、基金、ETF、房地產等,都會蒙受價格下跌損失的影響(但部分公司的內在價值不受影響)每個人在成年出社會工作後會遇到3~5次這樣的系統性風險,而我們的父執輩們都親身經歷這樣的系統性風險,像是1974的石油危機,1990的股市泡沫,所以才會有哪些未雨綢繆的叨唸,而每當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時候,就是財富重分配的階段,在這過程中我們必須重新調整我們的資產結構,或者是說被迫調整,只要掌握好這財富重分配的機會,有機會能讓資產翻倍,反之有可能大幅減損,而預測系統性風險發生的時機,最主要觀測的指標就是利率。

     最後,補充上一篇文章的有關利率個人的主觀看法,為何聯準會能維持超長時間的低利率?讓美國股市維持超過9年的多頭態勢(2018是第10年,歷史最長紀錄是9) 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國石油價格有了天花板,因為頁岩油的技術革命,即使景氣超好,原物料需求上升(油價受到壓抑)所以物價上不去,維持長期間的溫和通膨,所以無須藉由升息壓抑通膨,間接給投資市場一個很好的發揮空間,現在要觀測升息步調快慢的指標,對趨近充分就業的美國就業市場而言,我想就是勞工的薪資成長了。


投資股票前,100%一定要懂的四大財報架構。

投資一家公司,卻沒看過這家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這就像是你在一場朋友聚會上,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請您拿錢出來,投資他所成立的公司一樣,聽起來有點荒誕是吧!但有多少投資人,在決策買股票前是有先看過財報的呢?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家好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跟四大財報架構的簡單說明,後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