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工作性質的關係,常與客戶朋友對談有關理財的話題,累積的時間久了,加上個案夠多,我慢慢看到一般投資人在理財上的共同迷思,特別整理出幾點與各位分享:
1. 以爲看得懂的,就是對的:我們在接收資訊時,會不自覺找和自己觀點雷同、有興趣的、看得懂的當作是對的,來支持自己的理財決策,而最恐怖的是,資訊媒體能被操控、被包裝的事實,卻被我們放在一邊,對事實充耳不聞,而那些內容、觀點正確的理財經典書籍,我們可能是看不懂的,書太厚、標題無趣,卻被我們放在書櫃最陰暗的角落,失去取得正確理財知識的機會。
2. 只憑資訊理財:我認為一個好的投資決策的邏輯順序,應該是先確認大環境的景氣方向,上行還是下行,還是高檔盤整等,接者採用適合的方法(例:技術分析、基本分析、逆向操作等)然後開始選用工具,像是基金、股票、或高風險期指等,確定工具後,最後搜集相關資訊,但一般投資朋友,其實是憑資訊在做理財決策,像是聽朋友說的內線消息、報紙報導的熱門股,雜誌登的績效前五名的基金,結果如何可想而知,假如理財獲勝這樣簡單,就不會有80%的輸家了。
3.
沒耐性,短視:講到做人處事,大家都遵循腳踏實地一步一步來,這樣才安全、可掌控,但談到理財多數人卻想一步登天,老想快速致富,殊不知投資市場是殘酷的,想要高報酬,就必須付代價承擔高風險,無本當沖、期貨以小博大的遊戲,我目前還沒看過一般散戶長期有賺到錢的,下場通常都是黯然的離開市場。
4. 忽略大環境的影響:理財要綜觀全局,從外部的大環境開始理解,理解總體經濟對您投資標的的影響,大部分投資人都有理財近視症,只看到這家上市公司的數字,最多到產業,忽略全球經濟連動,忽略系統性風險發生時,公司財報賺錢,但股價仍會腰斬的事實。
5. 用不適合自己的方法理財:有些朋友明明就是單純上班族,理財的目標也只是要長期穩健致富、安穩退休,但卻投入高風險的投資遊戲,短進短出,最後抱怨風險太高、上班時間無法盯盤,其實這樣的狀態,應該是要存股、賺股利、長期投資才是符合我們的需求。
6.
無風險概念,做錯決策:很簡單,3%儲蓄險跟配息6~8%的高收益債基金,多數人會選後者,但考量風險後,前者幾乎零風險,後者的風險係數其實跟股票一樣,風險調整後的報酬,其實3%儲蓄險更具有投資價值,但一般人卻常常忽略風險,無法作出最好的決策。
以上6項症頭,您發現您的好朋友、鄰居有中哪幾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