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尋找訊息,而是發現訊息-科斯 托蘭尼
在還沒從事財務顧問的工作前,理財過程中我跟大家一樣,在理財初期時會看一些財經雜誌、報紙,透過資訊、在似懂非懂的狀況下,用媒體資訊作為理財決策的依據,基本上沒什麼自己的想法,人云亦云跟風的結果可想而知,所以投資人該如何看待財經雜誌、新聞媒體的訊息?該相信媒體訊息嗎?這問題的答案對投資人而言,其實是蠻重要的,接下來我們會以大師的看法,在財務顧問工作的過程經驗到的,跟最後我個人淺見對媒體功能的看法,提供我們投資人參考。
大師們如何看待媒體?我們提供兩位大師對媒體資訊的看法。
科斯托蘭尼:行情造就報導,而非報導造就行情。大師想表達的是媒體總是事後諸葛馬後砲,總是在指數有了結果後,然後在市場上找個合理原因進行解釋,完全不具參考價值,甚至大師告誡配合的證券營業員,千萬不能將他手上持有股票的上市公司,此公司的市場相關訊息傳遞給他,這很有意思連身為大師也害怕自己受媒體影響,干脆杜絕任何媒體訊息,避免影響自己的判斷。
彼得 林區:舉凡是市場上的熱門股,包括未來產業、任何媒體討論的股票,我都沒有興趣投入。大師自有一套選股的邏輯,愈冷門愈無趣的產業,他反而愈有興趣,且大師認為更具有投資價值,因為當這些好公司的獲利情形遭媒體揭露之後,其實股價已經偷偷漲了一大段了。
而在我工作經驗中,曾經刻意連續三個月閱讀財經報紙,得到的結果就是愈看愈混亂,同一個事件不同記者解讀完全相反,對未來市場看多跟看空的訊息都有,充分滿足兩種投資人的訊息需求(樂觀看多的投資人,與喜歡做空的投資人)符合媒體本身利益最大化的設定,就是閱聽眾愈多愈好。
第二個實際的經驗案例,就是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很多喜愛投資的朋友,其中一個大戶令我印象深刻,我曾經詢問過這位前輩如何選擇賣股時機?她回我一個耐人尋味的答案:「就是手上持股公司的利多消息,上盡各大媒體的時候,就是我賣股的時候。」我接著問為什麽?她回:「因為那時很多看媒體訊息選股的散戶,會接手我的股票,加上也要讓別人有點賺頭,我才賣得掉手上大量持股。」
綜合以上,我深深覺得依媒體訊息來進行投資決策,長期而言很值得商榷,最後提供兩個大師如何應用這些所謂的媒體資訊?提供給各位參考,「投資最重要的事」作者霍華 馬克思表示對訊息進行第二層的思考才是關鍵。
「一個投機者的告白」作者科斯 托蘭尼:「市場上人盡皆知的訊息不會令我激動,長篇大論中一個短短的句子,透露出的訊息比文章還多」結論:面對媒體訊息,不是接受它,而是解讀它,發現訊息背後隱含的深義,並進行關鍵獨立思考的過程,得到屬於自己的投資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