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個人從不推薦「高收益債基金」類的投資工具,甚至在兩年前的課堂上就常常唱衰這工具有可能會引發新的金融危機,接下來我從兩個面向分享我對這工具的看法,一是此金融商品的本質說明我為何不推薦?(應該是說討厭)二是為何有可能造成金融危機?
一、 所謂「高收益債」背後所連結的就是非投資等級債券,也稱之垃圾債券,所謂「垃圾」白話文就是大家不想要的叫垃圾,公司資金來源主要有兩個管道一個是股東出資,另一個是銀行借貸,第三個是發行公司債,債信良好的公司發行公司債有很多好處,可能資金成本更低(借款利率)或是借款時間可以更長,不用擔心銀行抽銀根,而債信不良倒債機率高的公司所發行的公司債就是垃圾債(信用評等在BBB-以下的),但因為信用不好,要在市場上吸引到資金就必需拉高借款利率才能順利借到錢,利率高所以被包裝成「高收益」,到這邊是高報酬高風險沒問題,但變成基金我們可以發現,原本票面利率高達14~18%的公司債,到終端投資人手上變成5~7%的收益率,但卻必須承擔14~18%的風險,低報酬高風險,原因很簡單,從下圖可以發現,資金提供者與資金需求者(創造收益的發債公司)距離很遠,中間的理專、銀行、基金公司、收購債權的公司都要分一杯羹,他們賺到沒風險的手續費,一般投資人則需承擔與報酬不對等的風險,這就是我認為此工具不值得推薦的主因。
二、這些債信不良的公司債,經過層層包裝變成吸引人的金融商品,強調每季、每月領息,這跟2008年引發金融海嘯的次級房貸非常類似,差別只在於一個是一堆個人房貸的債務,現在是一堆公司的公司債務,其共同點就都是信用不佳,隨時有可能倒帳,之後有紀錄片說這債權債務包裝過程是「將垃圾變黃金」08年之前因為美國房價狂升導致這一波次級房貸的市場,而這一次則是大環境的QE,各國央行降息加狂印鈔造成熱錢太多,錢多到不知道要去那兒?造成不良公司債濫發的溫床,當降息循環過程,這些公司用新債還舊債,債息還會變低,何樂不為?所以我認為在升息循環階段會改變,反向利息愈來愈高,最終還不出利息造成倒債,債信危機引發連鎖反應最終引發金融泡沫,很顯然這套劇本沒有發生,因為美國頁岩油的技術,成本拉動的通膨不見了,讓這次升息循環平緩很多,從下圖比較很明顯看得出來,與上一次景氣循環的比較,緩慢的升息讓這些信用不佳的公司,有時間爭取到喘息的空間,自我進行調整,延緩債信危機的發生。
但現實是殘忍的,套句俗話「出來玩遲早要還」這次武漢肺炎引發的全球消費市場大停機,讓這些不擅經營債信不良的公司面臨大麻煩,一是投資人抽銀根,我們清楚知道高收益債不像一般政府公債具有避險功能,基本上與股市齊漲齊跌,我們從下圖08年金融海嘯高收益債基金的線型,跟最近一波下跌的線型來證明高收益債跟股票一樣,當經濟體景氣下滑,會跟著下跌,當基金下跌會引發贖回潮,當金主投資人不再供應資金,這些公司無法再用新債還舊債,加上新冠肺炎影響實體經濟,公司更難經營連利息都還不出來,而這些原本就債信不良的公司本來就不在銀行標準可借貸的範圍,在這危急時刻更難籌資,可能的劇本就是像08年一樣造成流動性的金融危機,引發一連串的倒閉潮,開始景氣的向下循環。
台灣投資人又是全球最愛買高收益債的國家,連同投資型保單連結高收益債基金,有高達1.2兆台幣規模著實驚人,不得不佩服金融業的行銷包裝,垃圾=高收益,把風險高的垃圾債券基金包裝成看起來很安全的「固定收益商品」
高收益債會是全球最大的龐氏騙局嗎?投資人每月收到的利息到底是這些公司努力經營賺來的獲利,還是用新債的借款本金來償還呢?who knows?
PS「龐氏騙局」就是一般常說的資金盤,套路就是後金補前金的概念,創造每月都可以領利息的假像,其實您領的利息就是您的本金,或是後面加入成員的本金。